街路,是城市运转的交通线,也是社会生活的功能线。既关乎城市形象的“面子”,又衬着百姓宜居的“里子”。
作为沈阳实施城市更新五大行动的重要内容,皇姑区在高水平实施街路更新工程上着力,回应百姓期待,“上新”文化功能,创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。
改造前
一间书屋,变废为“用”
红砖白墙叠拼,黑色格栅掩映,一栋二层建筑,自成街边一道风景,让路人忍不住慢下脚步……这里是位于皇姑区陵东街上,即将对市民免费开放的陵东书屋。
4月13日,是陵东书屋正式开业的前一天,不少附近居民已按捺不住期待的心情,提前来打卡“探班”,有的还在自助机器上办起了借阅证。
6米多高挑空、200余平方米的空间内,阶梯高低错落,自然营造出阅读区、自习区、儿童区等多个区域。一杯咖啡、一本好书,一段惬意的好时光,在书屋里触手可及。
不熟悉这里的人很难想象,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书屋,前身是废弃的锅炉房。在实施热网改造后,锅炉被拆除,只留下一根烟囱和一栋破旧的二层楼,长期闲置蒙尘,影响周边的环境。
改造后
变化始于2021年,陵东街作为沈阳市首批街道更新示范工程之一,完成了升级蝶变。在完善U型空间(市政设施、街道景观、建筑立面三大板块)实施街道全要素设计提升的同时,皇姑区坚持“以人为本”,实施功能提升,引入专业设计建筑团队和书房主理人,启动陵东书屋的建设。不仅“变废为用”提升了街路文化品质,也为市民增添了一处高品质的公共文化空间。
“从改造那天起,我们就盼着书屋开放。”家住在附近的吴先生几乎每次路过,都要进来看看,不单是因为喜欢阅读,还有书屋带给这里的巨大变化。“感觉整条街的气质都提升了。”他说。
连日来,陵东书屋还迎来了各地“取经团”。据了解,目前城区内尚存不少类似的废弃锅炉房以及闲置空间。陵东书屋的出现,就提供了一种理想解决方案。
内部
一条老街,蝶变新生
陵东街,北起金山路,南至崇山东路,总长约2.1公里,是连接一环和二环的重要交通通道,也是沈阳市率先完成街道更新示范工程的街路。
“变化太大了!”这是记者在街采中,听到人们说得最多的话。
在改造之前,道路上空布满凌乱的电线;双向四车道的两侧,行人与非机动车道混行,通行不便。
经过改造,沿线10千伏高压线入地,多单位联动实现多杆合一40处,空中“蜘蛛网”彻底不见了,营造出开阔疏朗、美观整洁的街区空间。街路采取“两贯通、两分离、两优先”,即人行道贯通、非机动车道贯通;人车分离、机非分离;行人优先、非机动车优先;两排绿化带将机动车、非机动车和人行道区隔开来。“走路不用躲车了。”家住海德公园小区的居民说。
街路更新,不仅是出行的方便、视觉的干净,还有功能的提升。随着更新工程的实施,陵东街实现了城市道路、公园景观、休闲慢道的有机统一。2.1公里的街长,有14个口袋公园,生态景观、林带、口袋公园融为一体。街路两侧,随处可见休闲座椅,林下新增休闲空间,让市民更加舒适惬意地享受街区环境。
在增绿造园的同时,皇姑区还充分挖掘陵东街历史文脉,将北塔、北陵、新乐文化、汉卿体育场等人文元素,融入到街路景观提升之中,让文化脉络融入市政建设,塑造浓厚的文化氛围。
一条陵东街,是皇姑区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一个缩影。今年,皇姑区将街路更新作为“五工程一管理”重要工作任务来抓,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、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,及时回应群众关切,加快建设宜居、绿色、韧性、智慧、人文城市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,居住得更方便、更舒心、更美好。
沈阳日报、沈报全媒体记者:叶青
编辑:王沛霆
责任编辑:张红军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网站站长联系。